淡海新市鎮一期涵蓋了446公頃,是目前大部分人熟悉且已經可見成效的範圍。這裡以住宅區為主,並有完善的商業設施、公共設施如學校、公園等,整體公設比例高達47%,展現了「以人為本」的規劃精神。
淡海新市鎮二期面積更大,第一開發區(662.36公頃)和第二開發區(505.26公頃)合計共有1,168公頃。二期的開發計畫在1990年代初期開始構想,經歷了多次政策調整和暫停後,重新啟動。二期目標是發展科技產業園區和增加商業用地,希望吸引企業進駐,創造更多就業機會,也讓新北市民眾能夠就近在淡水就業,減少到台北市上班的舟車勞頓。
根據2024年10月04日最新的說明會,目前淡海新市鎮二期的土地使用分區尚未定案,因應賴清德政府提倡的科學城計劃,目前政府有意擴大產專區範圍,因此明確都市計畫草案最快要到2025年底才會進行公告。
淡海新市鎮的開發目標,除了緩解大台北地區的人口壓力和高房價問題外,更希望營造出一個環境友好、舒適宜居的生態城市。整個開發案圍繞以下幾個主要重點:
其中,淡海新市鎮第二期尤其強調要成為「WELL」的綠色社區——Work(產業發展)、Eco(生態友好)、Leisure(休閒生活)、Low Carbon(低碳交通),讓居民享受健康、便利的生活環境,並隨著設施逐步落成,相信這裡也有望成為大台北都會區新的生活與文化重心。
用地取得方式將以協議價購進行,原地主若同意以市價協議,可於申請時間內簽約並移轉登記土地所有權;若原地主不同意市價協議,則可以選擇按徵收當期市價取得現金補償,或申領抵價地。
更多詳細配地與申領補償細節,可參考官方網站說明,或與晟易不動產聯繫,將由專業土地規劃師為您提供專人諮詢。
隨著淡海新市鎮的發展,區域內的生活機能逐步完善,吸引了不少家庭和首購族的目光。目前淡海新市鎮內形成了3個主要生活帶:中山北路商圈、美麗新廣場商圈、海科大週邊。此外,居民還能享受到鄰近舊市區的水碓商圈和沙崙商圈,滿足各種日常需求。
●
中山北路商圈:開發較早,生活機能成熟,是淡海新市鎮的「蛋黃區」,擁有家樂福、全聯、燦坤、星巴克、麥當勞等商家,日常購物便利,設有市民聯合服務中心、國民運動中心,辦事、休閒一應俱全。
●
美麗新廣場商圈:區內唯一大型商場,集結影城、購物、餐飲和親子娛樂設施,隨著影城和淡海輕軌通行,吸引人潮,為居民提供假日聚會、娛樂的好去處。
●
海科大週邊:最靠近海邊的區域,擁有可欣賞海景的優勢,台北海洋科技大學位於此區,但整體生活機能較少,居民需前往中山北路商圈或沙崙商圈進行日常採買。
●
水碓商圈:傳統市場、黃昏市場、連鎖商家林立,購物選擇多元。
●
沙崙商圈:商家多樣,靠近觀光景點漁人碼頭,未來淡江大橋開通後交通更便利。
交通方面,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「交通三箭」計畫,希望透過淡海輕軌、淡江大橋、淡北道路的建設,舒緩淡水長期以來的塞車困擾,讓居民從淡水往返雙北和桃園都能更加方便。
為了解決淡海新市鎮的聯外交通問題,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,其中淡江大橋最受矚目。這座大橋橫跨淡水河,直接連接淡水和八里,全長約12.08公里,工程預計於2025年底完工,未來將不再需要繞道關渡大橋,即可從淡水抵達八里,還能省下25分鐘車程(約15公里路程)。
淡江大橋願景圖
圖片來源: 新北市政府施政成果網
其中淡江大橋重要的配套措施「沙崙路隧道」已於2021年7月通車,設計採用截彎取直的方式,讓濱海路南側的居民能更快速地進出沙崙市區,也讓淡水老街的生活便利性延伸到新市鎮,讓居民日常採買、休閒、通勤都更加方便。
淡江大橋的設計不僅服務於汽車交通,還規劃讓輕軌行駛其上,成為台灣第三座集鐵路軌道和道路於一身的共構橋樑。
此外,淡水附近還有被稱為北海岸救命道路的「淡北道路」全長約5.45公里,預計2029完工,連接新北市淡水區及台北市北投區,道路設計目的比起聯外,更重視分流淡水區內的車流,緩解市區的塞車問題,儘管建設過程中爭議不斷,但目前已於2024年2月開工,預計2029年6月完工後,有望提升整體交通便利性。
淡北道路起點(平面)
圖片來源: 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
目前淡海新市鎮的房價已經穩定在2字頭,並呈現上升趨勢。2023年數據顯示,平均每坪價格約26萬元,而最熱門的家樂福商圈房價約28.8萬元/坪。新建案多落在3字頭,部分高級案甚至破4字頭,不過對於雙北的首購族和小資族來說,這仍是極度友善的價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