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徵收是政府基於公共建設或國家經濟發展需求,依法取得私人的土地,屬於強制性行為。不過雖然土地會被徵收,但土地所有者可以獲得等值地價的補償金,以平衡其財產權的損失,而正因為一般徵收對人民的財產影響巨大,所以這種方式通常用於比較小範圍的公共建設。
區段徵收是政府針對一定區域內的土地進行全面徵收,重新規劃並整理土地的方式,目的可能有開發新城市、舊都市更新或改造農村等。
區段徵收後,政府會把整片土地收回,重新規劃成適合建築或使用的區域,並把土地的使用分成三部分:
- 用於公共設施建設,例如道路、公園。
- 還給土地所有者,作為抵價地。
- 公開出售或出租,用來補貼開發費用。
市地重劃是一種可以由政府主導,也可以讓地主自己申請參加的土地規劃方式,它的目的是將零散、不規則或難以使用的土地重新整理,變成整齊有秩序的土地,同時加入像道路、公園這樣的公共設施。
最後,重劃後的土地會按比例分配回給參與者,讓每個人都能受益,而重劃過程中產生的公共設施建設費用,會由土地所有者共同分攤。
想知道哪種方式最適合您的土地規劃需求?
晟易不動產擁有超過20年的土地規劃經驗,為您提供專業的建議與協助,讓土地規劃的過程更加簡單、透明,並協助您將個人權益最大化!
立即預約免費諮詢類型 | 一般徵收 | 區段徵收 | 市地重劃 |
---|
定義 | 政府依法強制取得私有土地,給予補償金。 | 政府徵收土地重新規劃並分配給地主或拍賣,用於開發公共設施。 | 政府主導或地主自願參與,將土地整理並按比例分回。 |
適用範圍 | 都市及非都市土地。 | 都市及非都市土地,常用於新都市開發、舊都市更新等。 | 都市範圍內計畫區內的土地。 |
舉辦主體 | 政府 | 政府 | 政府、民間 |
補償方式 | 僅提供補償金,地主會失去土地所有權。 | 部分土地以抵價地分回,或可領取補償金。 | 按比例分回土地,地主保有土地所有權。 |
負擔成本 | 無需負擔公共設施費用。 | 抵價地比例約40%~50% | 需負擔約45%的公共設施費用,須由地主共同分擔開發費用。 |
分配方式 | 無 | 公開抽籤配回 | 原位分配 |
領回地次 | 無 | 原始地主無土地使用限制。 | 需與政府協商配回地次。 |
雖然這兩種都是政府主導的土地處理方式,但在補償和參與程度上差別不少。
「一般徵收」與「區段徵收」最大的差異是一般徵收後,土地所有權人只能拿補償金,對於土地權利就完全結束;而區段徵收經重新規劃後,地主可以選擇領回抵價地,依然擁有一定比例的土地所有權。(延伸閱讀:政府徵收土地,你能拒絕嗎?3種救濟方式一次搞懂!)
接下來,我們則會進一步聚焦在實際更常碰到的「區段徵收」與「市地重劃」比較上,且為了讓土地所有權人考慮哪種方式更有利,底下我們將從不同面向比較差異。
圖片來源:Freepik
- 區段徵收:適用於都市土地及非都市土地,並可改變土地用途(例如將農地變成建地)。
- 市地重劃:僅適用於都市土地(非都市計畫內土地,需先完成「都市計畫變更申請」),如此一來,重劃後基本上都會更新為建地。
- 區段徵收:由政府機關主導,民間不能舉辦。
- 市地重劃:可分為政府主導的公辦重劃,和由地主自發組織的私人自辦重劃。
- 區段徵收:土地所有權人可選擇領取現金補償或抵價地(重新規劃的建地)。
- 市地重劃:土地所有權人以獲得重新分配的土地為主,若土地面積過小,可領取現金補償,或與其他地主協調合併分配土地。
- 區段徵收:返還的土地面積最少為原土地的40%,若是經過農地重劃,則不得少於45%。
- 市地重劃:返還的土地面積不得低於原土地的55%。
- 區段徵收:通常伴隨完善的大型公共設施(如道路、捷運、學校、公園等),使土地價值與生活便利性大幅增長,屬於因外部因素帶動價值提升。
- 市地重劃:因改善原有畸零土地形狀與大小,使土地更適合建築開發、開發效率提升,同時基礎設施也會增多,屬於因內部改善帶動的價值提升。
- 區段徵收:土地分配透過公開抽籤決定,地主可能領回的位置與原來不同,剩餘土地可讓政府可以集中進行大規模利用。
- 市地重劃:土地按原位次分配,因此剩餘的抵費地通常零散,比較難以集中使用。
- 區段徵收:公共設施包含道路、公園、綠地、學校等9項用途,由政府無償取得並管理。
- 市地重劃:公共設施用地包含10項,與區段徵收相比,增加了零售市場的用途,這些公設由所有權人共同負擔。
- 區段徵收:領回的抵價地屬於「原始取得」,即土地所有權人直接從政府手中獲得新的建地,無需承受土地上原有的負擔(增值稅從零起算)。
- 市地重劃:領回的土地屬於「繼受取得」,即經過重新分配後,土地所有權重新登記給參與者,因此仍須承受土地上原有的負擔(如地上權、抵押權、租賃權等,且增值稅不歸零)。
- 區段徵收:由政府主導,執行效率可能較高,能快速完成大規模開發。
- 市地重劃:因土地所有權人共同參與,需經過多次會議協商,開發過程可能拉長。
想進一步了解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適用情境嗎?
晟易不動產,擁有上市建商指定合作的經驗,結合AI市場趨勢分析和豐富的談判經驗,能夠為您提供針對性分析與專業建議。無論您關心的是補償金、土地分配,還是未來開發的價值提升,我們都能成為您值得信賴的夥伴。
立即聯繫我們「抵價地」是區段徵收中,土地所有權人將土地交由政府後,選擇以重新規劃的建築用地作為被徵收的補償費用;而「抵費地」則出現在市地重劃中,土地所有權人提供部分土地作為公共設施用地,以抵扣重劃的工程費用。
所以主要差異在於:
- 抵價地用於區段徵收,抵費地用於市地重劃。
- 抵價地是補償的一部分,抵費地則是分攤工程費用。
- 領回抵價地能增加地主的土地價值,支付抵費地則是土地所有權人的成本分擔。
認識這些土地利用方式的異同後,接著我們來看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流程怎麼進行,來幫助你掌握重要環節。
(圖片來源:Freepik)
簡單來說,區段徵收大致上可分為5個階段:
- 準備階段:政府選擇要開發的範圍,調查地主意願,並評估公益性、必要性,完成當地的測量。
- 計畫階段:政府制定區段徵收計畫,並經由相關機關審議通過。
- 公告階段:政府公告徵收範圍、補償辦法與抵價地比例,並接受土地所有權人的意見和申訴。
- 開發階段:政府依法徵收土地,進行建物拆遷與工程施工。
- 分配階段:政府支付賠償金,或將重新規劃後的土地分配給地主或其他人,並公告土地所有權變更。
市地重劃也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:
- 籌備階段:由政府或土地所有權人選定重劃區,提出重劃計畫,進行土地所有權調查、市場價值估算,以及現有建物評估。
- 計畫審議:政府依據計畫書,審查市地重劃的公益性和可行性,並召開公聽會、協議會,徵詢各方意見。
- 丈量與計算:待審議通過並公告滿30日後,進行重劃區範圍的測量,並計算公共用地負擔、費用負擔及土地分配的方案。
- 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:根據重劃計畫書,進行公共設施的工程設計與施工,包括道路、橋樑、溝渠、地下管道、鄰里公園等設施的建設。
- 土地分配:通知地主依原位次依序選擇重新規劃的土地,後續辦理土地所有權登記或變更登記,並將剩餘土地劃設為抵費地,未來公開標售。
不確定如何掌握這些流程的重點?
晟易不動產能及時為您提供協助,我們的專業顧問可幫助您解讀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每一個環節,從計畫制定到土地分配,全程陪伴,確保您的權益不受損失,並協助您做出最有利的選擇。
立即聯繫我們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各有其優缺點,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需要根據個人需求與土地條件審慎評估,以下簡單為大家列出優缺點,提供初步參考:
- 優點:區段徵收有現金、抵價地兩種補償選擇,如果地主領回抵價地,可享受土地價值增漲的潛力,同時享有稅賦減免等政策支持。此外,重新規劃的土地通常具備完善的公共設施,提升整體土地價值與可用性。
- 缺點:區段徵收可能面臨補償金不足或不公平的情況,且過度依賴政府主導,易產生濫用或財團炒作等爭議。同時,地主需接受徵收範圍與補償方案的限制,對土地未來的開發參與度較低。
- 優點:市地重劃可提升都市品質與環境美化,並且地主通常能領回更多比例的土地(至少55%),適合希望保有土地所有權的地主。
- 缺點:市地重劃僅提供土地分配,無現金補償選項,且目前缺乏明確的安置計畫保障。
透過本文的比較,相信您已對這兩種方式有了更清晰的了解,然而每塊土地的條件與地主的需求不同,您是否擔心:
- 想知道持有土地,是否有重劃或徵收議題?
- 不清楚流程中的關鍵細節,擔心權益受損?
- 不知道該如何計算補償金或領回土地比例?
晟易不動產透過專業評估、稅務規劃、安全交易及安心委託,為地主提供全方位的協助,消除地主與政府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問題,讓您安心面對土地利用中的每一環節。
我們專注於不動產規劃與開發諮詢,擁有多年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專業經驗,能幫助您解決以下問題:
- 個案分析與權益評估:專業的土地評估團隊為您客製化提供服務,協助你爭取合理的待遇,並讓您與政府或重劃會協商時更有底氣。
- 上市建商指定合作:我們是多家上市建商的指定合作夥伴,熟悉土地開發與徵收的各項流程,能迅速為您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。
- AI掌握市場趨勢:晟易不動產運用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來掌握市場趨勢,為土地提供精準的價值評估和規劃,幫助地主在土地規劃和選擇上做出最有利的決策。
- 資產規劃與合法節稅:我們提供資產規劃和節稅建議,幫助地主合理地管理徵收後的資產,最大化補償的實際效益,同時減少不必要的稅務負擔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資訊,請立即聯繫我們:
別讓流程的繁瑣與不確定性成為您決策的障礙,立即點擊連結,預約免費諮詢,讓我們用最專業的服務陪伴您,為您打造土地開發的最佳策略,協助您將土地價值推向新高峰!
立即點擊預約
免費不動產諮詢